近日,在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射入历史第一金的许海峰接受了节目《我的奥运不是梦》的采访,和主持人小孟一同回顾了1984年的光辉历程,提及里约奥运会他拒绝金牌论。
1984年奥运会 人生巅峰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第一枚金牌后,已经32年了,那次的奥运冠军,是许海峰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属于中国奥运历史的一段重要记忆。许海峰说:“说实话,当时拿到冠军之后,其实没有特别把这个冠军成绩当回事,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运动员在一场比赛里发挥不错取得的成绩而已,但是当比赛结束后数天,越来越多身边人在谈论,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我再回想这块金牌,确实有一些意义,毕竟是历史上第一次。”
令人称赞的是,这块金牌许海峰已经将它交给国家了,现在在博物馆里。许海峰认为国家花了钱培养运动员成才,为国争光,获得的成绩当然是还给国家,毕竟我这块金牌对国家又有一定的意义。运动员取得的成绩不是个人的,要懂得感恩,要德才兼备。
直到今天,许海峰一直认为这块金牌有幸运的成分,因为项目刚好是被安排在第一天举行。巧合的是,和中国体育有不解之缘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第一次颁发金牌给运动员,而这个运动员就是许海峰。
许海峰认为对于射击这个项目,虽然外界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但是中国射击队自己团队内部还是对自己的水平心知肚明的,也是有这样的期待,为中国取得历史首金。许海峰认为是基本打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非常平和的心态,就像其他任何一个国际比赛一样,也可能那个时候对奥运的宣传力度也没有那么大。当时的媒体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主要还是以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为主,电视记者很少很少。而且当时的比赛是在北京时间的深夜,基本上消息传回国内应该最早的也是早间新闻了。
许海峰说:“在那个时期,基本上在同等水平的运动员有8个左右,谁发挥的好谁拿冠军,谁不失常谁能取得好成绩。可以说我们当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你要说有多强大的实力,不敢说,因为我们中国运动员当时参加国际赛的机会并不多。”众所周知,许海峰的强项,就是能够心里稳定,能够把训练水平平移到比赛场上,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说来也巧,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这个项目一直都被安排在第一个进行比赛。洛杉矶奥运会时候,第一块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在首尔奥运会开始第一块,就是女子气步枪。我认为国际奥委会选择这个项目做第一个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比赛时间比较短,易于组织。而对我们中国运动员来讲,压力就很大,因为我们传统上都喜欢在大型活动中抢个头彩,开门红。
许海峰认为男生对枪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情结,同时这可能也是最不会从事的运动之一。许海峰的父亲是当兵的,在军营长大,所以也耳濡目染。1975年开始知青下乡,待了两年,用自己的经费了买了一枝气枪。1979年许海峰回供销社当营业员,这算是非常稳定的工作了,而且还有点小权利。1982年,他得知中学体育老师在地区做射击教练,就去体育老师那玩玩看,结果一玩就玩了两个月,而就是这两个月让我彻底对射击这个项目有了专业的训练。参加省里比赛派我去,结果一下子就拿了冠军,并且破了省纪录,超了26环。其实,那时候他已经25岁了,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例子。
许海峰从训练开始到拿省冠军,用了两个月。用一年半的时间拿了第一次世界冠军,两年不到拿到1984年奥运会的冠军。许海峰说:“我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一点,就是选材很重要,我之后做了教练也一直在说,天赋对于运动员来讲非常重要。而且天赋不能只是一方面,要想达到世界最佳水平,就要能在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天赋。身体素质、心里素质、理解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运动员比的是综合能力,所有数字相加就是你的实力。有些靠的后天教练员的开发和训练,有些靠的是天赋。”
相比起许海峰那会儿,现在有专业的训练,装备的先进性,比赛的密集度,现在的运动员只是其中一环,周围有很多人和很多保障。而许海峰认为自己那时候真是大刀长矛对上人家的洋枪洋炮。当年在安徽的训练场的一共成本才15万,现在可能稍微买点设备就不止这个数字。在很多项目上,运动员们都远远超过了前辈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在许海峰这个项目上,现在的成绩和当年没差太多。
在第一块金牌拿到的52年前,1932年,另外一个零的突破属于刘长春,他是第一位参加夏季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实现了第一个突破。因为上个世纪初,有个天津教授有个奥运三问,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够在奥运上获得冠军?什么时候能够办一次奥运会?三个问题其实也道出了中国的三个目标,用了一段时间去实现。源于我们国家的环境和背景的原因,其实这段路,中国相比较其他国家走的比较长比较复杂。
双料冠军,历史第一人
许海峰除了是一位拿过奥运冠军的冠军运动员,也是曾带领弟子陶璐娜、李对红拿过奥运金牌的冠军教练,这也是历史第一人。但是许海峰表示其实这些所谓第一,自己真的不看重,因为人始终要工作,要努力前行实现目标。他当时是因为眼睛的问题,所以提前结束运动员生涯,理所应当的就应该传帮带下一批,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运动员。
1995年3月成为教练之后,一年多的时间,96年的亚特兰大就带出了第一个金牌运动员李对红,和自己拿奥运冠军类似,也是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拿成绩很快。之后我就慢慢放下脚步去研究,四年以后,2000年悉尼,陶璐娜又拿了一块。
1996年王义夫因伤病问题失手奥运冠军,很多的压力都压到了李对红这边,许海峰当时就对李对红说:“别人可以打不好,你当然也可以打不好,别人可以失误,你也可以失误。另外,我告诉她,担子不是她来抗,是我来扛着,什么都不怕,正常发挥就行。”那届奥运是很特殊的,射击9天赛程里面,前面6天一块金牌都没有,并且在中国代表团的8个重点项目里,已经打完了6个。当时整个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是中国代表团的优势项目,一届奥运会不拿金牌这是说不过去的。
相比起李对红的这块金牌,2000年陶璐娜的金牌似乎更加顺风顺水。赛前最后一次训练,许海峰给了陶璐娜60发子弹,陶璐娜打了一个许海峰都不太敢看的成绩,因为成绩太好了。同时许海峰又不敢让陶璐娜看到成绩,就一直换靶纸或者清零数据,怕陶璐娜心态出变化,但是许海峰的心态真是出变化了,因为他偷偷把数据拿回来一算,60发子弹只跑了4环。
许海峰说:“她训练完我就想办法,怎么能让她不浮躁。于是我就带她去看训练,专门挑了一些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我俩坐下来,我就告诉她你看看人家打的,你不是最好的,明天依然要拼才能赢。”其实当时也不是完全没压力,只是运动员不知道,因为第一天中国代表团拿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晚上很多项目的教练都被批评的很惨,许海峰也被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只不过运动员不知道而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