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媒:媒体欠女排太多 报道综合体育专业度应提升

2016年08月23日01:30 新闻晨报
中国女排里约夺冠

  我们媒体欠综合体育报道很多“债”——如果一定要找一点报道本届奥运会的感悟,我的感悟就是这句话。

  过去一个奥运周期,哦,不,应该是过去很多个奥运周期内,我们都在欠着综合体育报道的“债”。不客气地说,大概大多数平面媒体,一年到头平均下来一天一篇的综合体育新闻都没有。

  赛后的混合区采访是心理上比较纠结、难受、甚至抓狂的地方。那些平时完全不受关注的项目和用血汗练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就活生生站在面前,该问他们什么?什么样的问题能钻进他们的心里?他们最想说什么?

  奥运,每个运动员都极端留恋这个舞台,并渴望在从这个舞台上走下来时,能与媒体记者有真诚的、专业的、富有营养的对话。可我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我是不合格的。尽管我赛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去查运动员资料,查项目规则,查最近的成绩,但我依然能看到内心的尴尬。不怕得罪人,我觉得与我类似的同行,应该是90%。

  我们很少、或者说平时几乎没有去跟队看过他们训练; 我们也很少去报道他们参加的某些洲际赛、锦标赛。隔着围栏,你很难要求那些刚刚拼杀完、正用毛巾擦着汗、气都没喘匀的运动员,对从没见过的记者有多少信任感,更何况,大多数问题还都要求他们往抒情路线上靠。

  在跳水、自行车、击剑、赛艇、曲棍球、射击等等的赛场上,我都在为不熟悉他们而感到惭愧,也为过去几年来都不曾好好报道这些项目而感到遗憾。直到女排在马拉卡纳夺冠的当晚,这种惭愧和遗憾被放大到极限。我多么想和走过采访区通道的每个女排姑娘打招呼,称赞她们。但可惜的是,12位女将,大多数都很陌生,尽管她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去年勇夺世界杯的功臣。

  奥运结束,或许各种反思都会开始,本届里约战役,恐怕会对我们的奥运金牌观产生很大影响。都在谈“正确的金牌观”,我却想在心里问一句,回到日常,作为体育报道的媒体人,我们能拿出正常的“体育报道观”吗?

  “30年来,中国几个项目的格局从未改变,女排把观众打哭,国乒把对手打哭,男篮被对手打哭,男足在家里哭”,女排夺冠后在微信圈很红的段子,细品之下想想,现在占据几乎所有媒体报道重头的男足,恰恰是最没可能把观众感动哭的项目。

  别扯什么社会影响力、社会价值,职业足球十几年前假赌黑时也谈影响力,有吗?

  女排和男足或许是最强烈的对比,有价值的东西不随时代而改变,不真实的时代没有价值。就这么回事。

  我由衷觉得,综合体育报道不应该是现在的一种容量和状态,热情和专业度都该得到提升,那种四年才能见到有记者围着来采访自己的现象也不该是常态。

标签: 女排击剑综合体育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